一、组织管理
(一)教务处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全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负责印制本科生毕业论文用表及毕业论文封面。
(二)各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领导并组织本系教研室的毕业论文工作。
(三)各系负责组织学生填写毕业论文选题学科类别表,并加以整理、统计、分类,根据学生选题学科类别向相关教研室提供应负责指导的毕业论文的学生名单。
(四)各教研室负责选派学术水平较高、学风严谨、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师生人数比一般不高于1:10。
(五)各教研室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对本教研室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派毕业论文评阅人;组织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组织召开毕业论文答辩会;收取、整理本教研室承担指导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
二、时间安排
(一)第七学期第一周,由各系负责,要求学生在第七学期第三周前确定自己毕业论文选题学科类别。
(二)第七学期第三周,由各系负责,组织学生填写毕业论文选题学科类别表,并对学生所填表格进行整理、统计、分类。
(三)第七学期第四周,各系会同教研室主任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
(四)第七学期第五周,各系会同教研室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名单。
(五)第七学期第六周,学生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六)第七学期第七周,指导教师须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进行1-2次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第一周前,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或在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范围内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并制定出毕业论文工作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七)第八学期第二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方案及开题报告,制定指导计划和指导纲要。
(八)第八学期第三周,由教研室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开题报告,收取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方案,收取指导教师指导计划和指导纲要。由各系统一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计划任务书(一般可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填写好,系主任签字)。
(九)第八学期第四周,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进行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并于第八学期第九周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最终稿,整理好相关材料,做好答辩准备。此间,系和教研室须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2~3次督促检查。
(十)第八学期第十周,由教研室负责收取学生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一式十份)。
(十一)第八学期第十一周,各系负责组织召开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会议,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各评阅教师审阅有关学生论文。
(十二)第八学期第十三周,各系组织毕业生论文答辩会及毕业生成绩评定工作,并评出各系的优秀论文(优秀论文占毕业论文总数的15%)。
(十三)第八学期第十四周,各系将学生毕业论文及成绩送交教务处,同时将各系优秀毕业论文推荐到教务处参加学院组织的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还要将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整材料送学生处,装入学生档案。
(十四)第八学期第十五周,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评选院级优秀毕业生论文(院级优秀毕业论文占各系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总数的60%)。
三、论文格式要求
(一)自然科学类
1.题目
三号黑体字居中。
2.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题目居中,空两行,“摘要”二字用黑体字顶格,二字之间空一格,然后再空一格接摘要具体内容,第二行的第一个字顶格,以下各行依次类推。
“关键词”三字用黑体字顶格,然后空一格接关键词具体内容,各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不加标点。
外文摘要和关键词列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之后,格式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相同。
3.正文
正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引言,一般不用序号,空两格开始行文,通常引言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占用一至两个自然段。
正文的第二部分内容一般为“研究对象与方法”,序号为“1”,书写时“1”顶格,然后空一格接着写“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第一部分内容是“研究对象”,序号为“1.1”,书写时“1.1”顶格,然后空一格接着写“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须另起一行空两格进行书写。“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研究方法”,序号为“1.2”,具体内容序号为“1.2.1”、“1.2.2”、“1.2.3”等,书写格式同样是序号顶格,然后空一格接着写具体内容。
正文的第三部分内容是“结果与分析”,序号是“2”,具体内容的序号根据表达意思及表达层次的不同可以是“2.1”、“2.1.1”、“2.1.2”、“2.1.3”,“2.2”、“2.2.1”、“2.2.2”、“2.2.3”,“2.3”等,书写格式与“研究对象与方法”的书写格式相同。
正文的第四部分内容是“结论与建议”,序号和书写格式可依第二、第三部分类推。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不设序号列于正文之后,书写格式为“参考文献”四字用黑体字顶格,另起一行,文献条目的序号顶格,然后空一格接文献内容。文献内容一行写不下时写两行,第二行的第一字须与文献内容第一行的第一字对正。
(二)社会科学类
1.题目(与自然科学类相同)。
2.摘要和关键词(与自然科学类相同)。
3.正文
正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为“引言”,无序号,格式与自然科学类相同。
正文的第二部分及以后的各部分可根据内容意思和层次的不同选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①、②、③等序号,书写格式为空两格写序号,然后接标题,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具体内容。注意:无括号的序号后接顿号,有括号的序号后不用其他标点符号。
4.参考文献(与自然科学类相同)
(三)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类
对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类论文,作者可根据文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比例的大小来选择论文格式,选用的格式应以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述论文的观点为前提。
无论论文属于哪一类,文中表格均须用“三线式”;文中插图要清晰、明了、能够准确表达意图;文中引用他人资料须有标注,标注形式是:对引用的资料加引号,引号后接括号,括号内标明资料援引参考文献的序号。
四、论文用纸、用字型号
论文及相关材料均须用A4纸输出,论文题目须用3号字,摘要、关键词、正文须用4号字,参考文献须用5号字。相关材料的题目用3号字,具体内容用4号字。
五、论文答辩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会场
1.论文答辩须在会议室或教室举行;
2.会场须设置明确的标识;
3.答辩席和听众席须有确切标识;
4.为答辩者提供多媒体表述条件。
(二)答辩小组成员
1.仪表端庄,严肃认真;
2.对所提问题及答辩者的回答须做笔录;
3.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态度和蔼,循循善诱。
(三)论文报告人
1.衣着整洁、态度端正,重视论文报告及答辩工作;
2.论文报告和回答问题要用普通话;
3.在报告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表述条件;
4.回答问题要清晰、明了、确切,不能含糊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