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检查我院教师教学情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院特开展2009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详见附件1)。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郑州大学体育学研2009年教师教学竞赛方案
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说课”评价指标体系
3.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年教师教学竞赛报名汇总表
教务处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1: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年教师教学竞赛方案
一、竞赛宗旨
全面检验我院教师教育教学情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竞赛范围
在我院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在编教师均可在本单位报名参赛;各单位在内部教学竞赛的基础上,按本单位教师总人数(包括双肩挑教师)30%的比例择优推荐参加院级竞赛。
三、竞赛内容及安排
教学竞赛分学科、术科两个组别。教学竞赛包括“说课”比赛、教师职业素质测试、教学文件检查、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比、学生评教五部分内容。
(一)“说课”比赛
说课是指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专家、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
所有参赛教师按照学科和术科组别,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说课比赛。每人说课时间15分钟,答辩5分钟。学院评委专家组对全体参赛教师的说课进行提问、点评和量化打分。
说课要求如下:
1.说课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内容充实,有较多的知识信息含量,逻辑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
2.说课态度严肃认真,仪表端庄,自然大方。
3.使用普通话。
4.按照要求提交说课稿一式八份。
5.回答评委提问要言简意赅,语言流畅。
(二)教师职业素质测试
学校在规定的时间,统一组织教师职业素质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教师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文件检查
所有参赛教师需提供以下材料:
1.课程教学大纲;
2.课程教学进度表;
3.本学期或最近一学期的参赛课程教案(需符合学校教案编写规范);
4.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计划、总结和典型教案;
5.参加教研活动总结;
6.其他有关教学的资料。
(四)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1.全体参赛教师独立撰写一篇本专业或教学科研论文,论文应未在各种刊物公开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使用。如发现抄袭、剽窃现象,学院将严肃处理。
2.以word文本格式编辑,论文格式参照《中州体育》征文要求。
3.本次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绩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征文评审结果为准。
(五)学生评教
为本学期或最近一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平均分数。
四、竞赛规则及奖励
1.2009年教学竞赛总成绩由“说课”成绩(占总成绩的50%)、教师职业素质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0%)、教学文件检查成绩(占总成绩的10%)、教育教学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20%)、学生评教成绩(占总成绩的10%)五部分组成。
2.参赛教师按规定比赛时间,提前10分钟到场参赛,未在规定时间到场参加比赛者视为弃权。
3.说课成绩由评委当场打分,教学文件检查、教师职业素质测试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比赛由专家评委会匿名评审打分,学生评教成绩按照学生网上评价成绩计算。
4.竞赛分学、术科两组按照综合成绩评定出获奖人员并给予奖励。每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一等奖奖励1000元(或等价实物,下同),二等奖奖励700元,三等奖奖励500元,优秀奖奖励100元。
5.竞赛综合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与教师年度考核、教学质量效果评价、职称晋升等挂钩。对于综合成绩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将暂停其独立任课资格,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任课,经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再安排其授课任务。
五、竞赛领导与组织机构
2009年教师教学竞赛组委会由院主管领导、教务处、各教学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竞赛的具体工作。组委会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家组成各项竞赛评委会。
六、竞赛时间安排
1.
2009
年10
月26
日
—
11
月6
日
,各单位内部评比;
2.
2009
年11
月10
日
,各单位将推荐名单报送至教务处215房间;
3.
2009
年11
月16
日
—
11
月27
日
,说课比赛,教学文件检查、思想政治测评;
4.
2009
年11
月30
日
—
12
月13
日
,学院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评审;
5.
2009
年12
月14
日
—
12
月25
日
,综合成绩测算、公布竞赛结果。
七、其他
各教学单位要做好赛前的组织与动员,教学主任要亲自抓,同时组织好本单位全体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参加教学竞赛有关环节的观摩。
附件2: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说课”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
指标达到度
|
评分
|
指标
|
分值
|
指标要求
|
完全达到(A)
|
大部分
达到(B)
|
基本达到(C)
|
部分达到(D)
|
教材
|
20
|
充分理解教材,前后联系;准确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4
|
3
|
2
|
1
|
|
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
|
5
|
4
|
3
|
2-0
|
|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
|
5
|
4
|
3
|
2-0
|
|
说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
|
6
|
5
|
4
|
3
|
|
教法学法
|
26
|
教法选择恰当,富有启发性
|
8
|
7
|
6-5
|
4
|
|
学法指导恰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8
|
7
|
6-5
|
4
|
|
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和学法指导的依据
|
10-9
|
8-7
|
6
|
5-3
|
|
教学过程
|
28
|
容量适当;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衔接紧凑
|
6
|
5
|
4
|
3
|
|
突出重点,抓住关健,突破难点
|
8
|
7
|
6-5
|
4
|
|
板书、图示、实践设计合理
|
6
|
5
|
4
|
3
|
|
说明各环节安排的道理
|
8
|
7
|
6-5
|
4
|
|
教师基本素养
|
16
|
讲普通话,语言流畅、准确、精炼
|
6
|
5
|
4
|
3
|
|
教态自然大方,感染力强
|
6
|
5
|
4
|
3
|
|
演示操作熟练;板书图示工整规范
|
4
|
3
|
2
|
1
|
|
答辩
|
10
|
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观点正确,理由充分。
|
10-9
|
8-7
|
6
|
5-3
|
|
总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