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学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规范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化,我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和我院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需要进行全面的修订。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考虑学校和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和生源差异等实际情况,适应国家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体育院校的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建构应用型、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遵循明确定位、彰显特色、整体优化、市场导向和实践性等五个原则。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及具体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及代码要符合教育部专业目标规范。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与我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我院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定位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技能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具体到每个专业,其培养目标应有各自的特点元素。
2.培养目标应包括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服务面向等,120字以内。
3.各专业提供的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中,应充分论证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以便讨论和专家审查。
(三)培养规格
1.培养规格包括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以及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500字以内。
2.培养规格应符合培养目标,即如学生符合此培养规格,则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为一级学科,以学生应掌握的主要知识为依据,原则上每个专业应确定2-4个主干学科。
2.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各专业主要课程尤其是专业课应有明显的区分。专业核心课程如缺少主讲教师,应用括号加以说明。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1.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教育及训练、劳动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2.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各专业自行规定。
3.素质拓展教学环节:身体素质达标、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及各专业自行规定的内容。
(六)学制、修业年限、学分与授予学位
我院各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3-6年。各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控制在2500—2600学时之间,学分在150—170学分之间。学分计算办法: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18学时折合1学分;以技术教学为主的课程24学时折合1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24学时折合1学分;集中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原则上1周折合1学分(毕业实习2周折合1学分),但不计算学时。
(七)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1.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程、素质拓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构成。其课程结构参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版)》中表1。
2. 实习时间原则上安排在第七学期,共18周,计9学分。个别专业也可探索分段实习模式,但要充分考虑整体教学活动的安排,确保教学秩序。
(八)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
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参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版)》中表2。
(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1.充分论证课程设置,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方向选修课设置要充分论证,尽量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避免“因人设课”,力求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
2.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所有课程均应同时具有规范的中英文名称,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需编写150字左右的课程简介。各单位应借本次修订培养方案之机,组织各门课程负责人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没有教学大纲的,必须编写教学大纲。
3.具体格式参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模板)》。
(十)说明
1.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内容进行说明。
2.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进行充分论证。
四、课程设置与具体要求
要理顺学校、学科、专业等不同层面课程。对性质、目标、内容和要求基本一致的课程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规划,并针对不同授课对象拟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尽量整合课程资源,确保课程进入培养方案后的有效运行。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中国近代史纲要》(36学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学时,6学分)、《大学英语》(268学时,15学分)(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英语开设3学期,196学时,11学分)、《计算机基础》(72学时,4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36学时,2学分)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包括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科学素养类课程和体育运动技术类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在第3—第6学期开设,原则上每门课程均为36学时。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由教务处牵头,协调思政、计算机、英语、就业指导等教研室共同商定每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和授课方式。《形势与政策》课程原则上以专题讲座形式开设,由各教学单位组织,并于每学期开学第2周将开课计划安排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汇总后制作单独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表,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形势与政策》每学期都要考核,在第6学期记载成绩和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与要求。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所需而设置的旨在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力求符合“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内容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课,须体现对专业课的支撑作用。
3.专业课程设置与要求。
专业课程主要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程学习,将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成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4.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与要求。
专业方向性选修课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而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设置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设置2-3个方向模块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整地选择某一方向模块的所有课程,专业方向选修模块一旦选定,不得再跨模块方向选修课程;第二种是根据课程群性质不同,设置几个课程群,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课程群组里选修规定数量学分的课程修读。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建议所有方向模块课程设在第5—第6学期。
5.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及要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教育与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环节。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设在第1学期初,时间为2周,2学分;毕业实习原则上设在第7学期,18周,9学分,也可以分段设置,但要充分考虑整体教学安排;毕业论文设在第8学期,时间为4周,4学分;劳动教育2学分;社会实践原则上设在第4学期或第6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期间,实践为2周,1学分。
6.素质拓展环节设置及要求
素质拓展环节为必修环节,只设学分,不设学时,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达标、学术讲座和学科竞赛等。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学院要求所有学生均在第四学期校第三周春季运动会期间进行身体素质达标测试,毕业前通过身体素质达标测试者,可获得相应学分。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听12次学术讲座,达到学院要求者可获得相应学分。为培养学生竞争精神,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学科竞赛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
五、其他具体要求
1.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做到三个符合,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2.教育部本科专业规范规定的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开出率原则上须达到100%,且课程名称要符合本科专业规范的要求。
3.各单位要组织专业教师为本部门开设的所有课程编号(规则详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课程编号说明》)并制定教学大纲。
4.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周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6学时(注意第3—第6学期应预留周4学时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时间)。
5.第八学期原则上不安排课。
附件: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版)(见下载中心)
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XXXXX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模板)(见下载中心)
下载中心:http://jwc.peczzu.edu.cn/showdown.asp?id=335